“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,视力变化是非常快的,但家长往往不能做到配镜后的定期复查,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》将检查频率规定为不少于2次,可以更有效地检测到孩子的视力发展情况,以便及时干预。”北京市门头沟区爱眼协会会长杨瑞雄表示。
8月30日,国家疾控局发布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》,要求加强一级预防,推进二级预防,落实三级预防。儿童青少年每学年应接受不少于2次的视力不良筛查。
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查阅发现,今年接连出台了多个关于儿童近视防控的相关文件:3月30日,教育部印发《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》,明确定期开展视力监测、完成年度评议考核、近视率核定等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主要任务。7月25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《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》倡导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“国家疾控局出台的近视防控指南,从医疗、家庭、学校的角度给了综合的指导。尤其是提到注重筛查建档过程的规范性,加强质控,更能助动整个行业,包括眼科正规医疗机构对视力筛查的标准化管理。”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亢泽峰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。
“接连不断地出台相关文件,目的就是落实国家战略,控制近视发生率、进展率。”亢泽峰提醒,不良视力不仅指远近视力问题,色觉、光觉的敏锐度、散光、弱视、视网膜病变等,也是要检测的内容。一般来说检查包含非睫状肌麻痹下屈光检查、戴镜视力、眼轴测量、眼压检查、散瞳验光等,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自行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测。
(运营:荆雪涛)
网友评论